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1.48億畝,比上年增加825萬畝,增長5.9%;大豆產量1960萬噸,比上年增加150萬噸,增長8.3%。連續第5年恢復性增加,提升了我國國產大豆的供給水平,為有效應對國際復雜環境和風險挑戰增添了底氣。
大豆作為為五谷之一,原產于中國,世界各國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國傳播出去的。1936年中國大豆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1.2%。
近年來,外資瘋狂進入中國,涉足大豆產業。由于受到大量低價進口轉基因大豆的沖擊,黑龍江作為大豆主產區,當地很多以加工國產大豆為主的企業大規模停產。
據了解,跨國企業益海嘉里已斥巨資進駐東北,每年以高于國家保護價的價格收購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已基本壟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市場。
作為國家重要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黑龍江的大豆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1/3以上,商品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68萬畝,占全國增加面積的77.3%。
有關專家指出,如果這樣下去,總有一天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就會消失,進口轉基因大豆制品會徹底壟斷市場,每個中國人吃的大豆食用油都要看“別人”臉色了。
外資瘋狂進入東北大豆加工市場
豆油是中國最主要的食用油,約占國內食用植物油消費的40%;豆粕是重要的飼用蛋白原料,占國內飼料工業蛋白原料的60%左右;豆制品是中國主要的傳統植物蛋白食物。
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在大豆等農產品貿易領域做出了僅3%的低關稅等諸多讓步,使得轉基因大豆順利進入中國市場,并先以低價策略,迅速敲開了當時數量激增、生意紅火、急需大豆原料的中國各地油脂廠的大門。
就在目前黑龍江本土油脂企業停產、停購的同時,一些外資巨頭已經在黑龍江省開始行動,與當地企業接觸洽談,并以入股、兼并或合資等形式進入中國的豆類加工產業。
由于國內一些民營糧食企業資金有限,外資就以私下對民營企業投資、參股等隱蔽方式進入,規避國家政策監管。更為嚴峻的是,由于外資的低調和保密,它們對中國糧食產業民營企業的投資規模和滲透程度難以估計。由于多年來很多國有糧庫改革致當地糧庫空置,地方政府為了利用閑置糧庫,充分利用資源,大多對外資入駐表示“歡迎”。
海關總署此前發布的預警報告曾指出,外商投資企業正在加強對我國糧食領域的控制力,并直接點名指出:“豐益國際(益海嘉里集團下屬企業)斥巨資進駐東北,企圖壟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市場。”海關總署表示,這是當前我國在糧食生產和出口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此次被海關總署直接點名的豐益國際實際上受新加坡郭鶴年家族控制,該集團控制著嘉里糧油,并與美國ADM共同控制著益海嘉里。市場上流行的金龍魚、胡姬花、鯉魚等食用油品牌同屬新加坡益海嘉里。
益海(佳木斯)糧油公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于2005年成立,負責豐益國際東北業務開展,涉足水稻、大豆、玉米等進行系列深加工。該公司負責拓展益海集團東北業務的同時,還與黑龍江益海糧油和黑龍江龍糧儲備公司合作,準備建設大型收儲基地。
記者在建三江前進農場采訪時了解到,近三年來,每到大豆收獲季節,益海糧油就以高于國家保護價的價格收購國產非轉基因大豆。
一位宋姓糧食經紀人告訴記者,他每年都和益海簽收購合同,因為益海給的價格比其他油企和國儲庫高,所以生意很好做,另外益海的資金非常雄厚,對儲備大豆不限量,所以合作很有保障。
據他初步統計,僅在建三江農管局,至少有50個糧食經紀人與益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