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日常家禽監測中,從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中國收集的26767個野生鳥類和家禽樣本中分離出13個H5N1病毒,表明H5N1病毒也曾傳入中國。
6月14日,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發表了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團隊的研究最新報告。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2020年10月以來在不同國家檢測到的233種H5N1代表性病毒進行了詳細的基因分析,揭示了H5N1病毒進化的整體圖景,并為這些病毒的控制提供了見解。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間,攜帶2.3.4.4 HA基因支系的不同H5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共發生了7778起疫情,其中H5N1病毒引起暴發4284起,H5N2病毒引起62起,H5N3病毒引起15起,H5N4病毒引起14起,H5N5病毒引起158起,H5N6病毒引起24起,H5N8病毒引起3221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由H5N8禽流感病毒引起的3221次暴發中,有2788次發生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之間,而在由H5N1病毒引起的4284次暴發中,有3830次發生在2021年10月之后,這表明自2021年10月以來,導致全球禽流感暴發的主要毒株已從H5N8轉移到H5N1亞型。
在我國積極監測禽流感病毒期間,從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收集的26767個樣本中共分離出811個禽流感病毒。序列分析表明,H5N1病毒均攜帶HA基因2.3.4.4b支。從死亡野鴨的肺組織中分離到1株病毒,從活禽市場收集的雞、鴨、鵝和鴿子拭子中分離到12株病毒。
為了解中國H5N1病毒的來源及與其他國家H5N1病毒的遺傳關系,研究人員對13株H5N1病毒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并下載了其他國家報道的220株H5N1代表性毒株的基因組序列進行系統發育和基因型分析。
結果表明,H5N1病毒的NA和內部基因具有明顯的多樣性,根據基因組差異,在歐洲、非洲、亞洲和北美檢測到的233株H5N1病毒形成了16種不同的基因型。
為了進一步了解病毒在各基因型中的出現、基因星座和時空分布,研究人員分析了各病毒基因型檢測的時間和地點。結果發現G1病毒于2020年10月首先出現在歐洲,尤其是荷蘭,并在歐洲國家流行到2022年2月。2021年11月在中國檢測到G1病毒,隨后2022年1月在非洲檢測到了G1病毒,北美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之間也檢測到了G1病毒。
研究人員發現G1病毒是在歐洲、非洲、亞洲、北美等22個國家的野鳥或家禽中發現的傳播最廣的毒株。
疫苗接種是中國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策略,研究人員開發了不同的疫苗毒株,以防止不同進化支或亞進化支的病毒感染。
H5- re11疫苗種子病毒是針對攜帶2.3.4.4h HA支的H5病毒研制的,于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用于疫苗生產。H5- re13和H5- re14是最近更新的疫苗種子病毒,分別針對新檢測到的攜帶HA枝2.3.4.4h和HA枝2.3.4.4b基因的H5病毒開發的,自2022年1月以來已用于疫苗生產。
H5N1病毒對全球家禽業造成了嚴重破壞,為控制這一疾病已消滅了7 000多萬只家禽。值得注意的是,僅在美國就有大約3000萬只家禽被宰殺。先前已有研究表明,新型H5/H7三價疫苗對攜帶2.3.4.4b HA枝的H5N1、H5N6和H5N8病毒均具有可靠的保護作用。
研究人員強烈建議高風險國家為其家禽接種疫苗,以保護它們免受高致病性H5禽流感的侵襲。
摘抄至網絡